看蕪湖土龍山上百年變遷
蕪湖土龍山位于吉和北路東側,獅子山南麓,關(guān)于其山名由來(lái),有不同的說(shuō)法。自蕪湖辟為通商口岸以來(lái),這座古城煥然一新,而土龍山也日新月異,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蕪湖人面前。
土龍山,原名鼉龍山,山高約20多米,位于吉和北路東側,獅子山南麓,距長(cháng)江邊約200多米。
土龍山呈南北走向,北高南低,遠遠看去,形狀酷似鼉龍,因而得名。后來(lái),因“鼉”字太過(guò)繁瑣,而“鼉”與“土”讀音相近,所以人們便把“鼉”字寫(xiě)成“土”,以致約定俗稱(chēng),漸漸地“鼉龍山”就變成“土龍山”了。
鼉龍,就是揚子鱷。傳說(shuō),古時(shí)候,有一條鼉龍在此處江灘邊登岸棲息,貪睡不走,慢慢地變成了這座小山。
土龍山山雖不高,卻也是綠樹(shù)成蔭,繁花似錦,風(fēng)光秀麗,自成一格。
晚清時(shí)期,蕪湖辟為通商口岸,外國人來(lái)到蕪湖后,相中了這座小山,基督教蕪湖來(lái)復會(huì )和萃文中學(xué)創(chuàng )始人、美籍加拿大傳教士畢竟成等人曾在此山建有別墅,日本人還在土龍山上開(kāi)辦診所。這些外國人所建房屋,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被拆除。
1890年之后,西方列強在蕪湖所謂的“租借”先后修筑了7條馬路,其中后馬路(即原獅子山路)便從土龍山經(jīng)過(guò),而土龍山也因此被削平了一部分。
1920年,西班牙傳教士在土龍山腳下建起頗具規模的“圣母院”,內設“女內思學(xué)?!?。
1946年,安徽省立蕪湖醫院遷入土龍山日本人診所舊址,次年1月開(kāi)始開(kāi)設門(mén)診并收容病人住院。
安徽省立蕪湖醫院是蕪湖較早的一家醫院,前身是民國(公元1939年)三月,汪偽政府接管縣立醫院后改建的“安徽省蕪湖醫院”。同年九月,由汪偽內政部接管。到了1943年4月,安徽省蕪湖醫院改歸汪偽安徽省管轄。
日本投降后,1945年11月,該醫院改名為“安徽省立蕪湖醫院”,有床位50張,職工28人。
安徽省立蕪湖醫院遷至土龍山后,除了使用日本人的房屋外,還在山上建有活動(dòng)房屋8座。1945年4月,蕪湖解放,當月底蕪湖市人民政府就接管了安徽省立蕪湖醫院,將其改名為“蕪湖市市立醫院”,1950年2月,又改名為蕪湖市人民醫院,并在土龍山上擴建醫院,新建了一幢兩層的樓房,將活動(dòng)房改建為兩層樓房。
1953年7月,土龍山上的醫院房屋全部轉讓給擴建中的蕪湖紡織廠(chǎng),醫院則遷入土龍山下的圣母院及新建的房屋內;12月,醫院改稱(chēng)為“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”。1973年2月12日,醫院改名為“蕪湖市人民醫院”。50多年以來(lái),醫院不斷發(fā)展壯大,成為了今天現代化的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。
民國五年(公元1919年),官僚豪商陳紹吾、汪干卿、寧松泉等人以“振興實(shí)業(yè)”的名義,動(dòng)用20萬(wàn)兩鹽稅(后招股80萬(wàn)兩銀元),在土龍山和獅子山下興建廠(chǎng)房,開(kāi)辦了“裕中紗廠(chǎng)”,歷時(shí)三年,直到1919年才建成投產(chǎn)。從此,轟隆的機器聲驚醒了鼉龍清晨的每一個(gè)夢(mèng)。
1997年,土龍山被徹底鏟平。在此建設了一個(gè)新型的住宅區——泰華裕中新村。在建設清理地基時(shí),人們發(fā)現土龍山地下建有防空洞,長(cháng)10多米,高約2米,頂部的混凝土厚達1米多。
如今,土龍山已不復存在,1980年這里被并入獅子山馬路,1990年又恢復此名。而今只有蕪湖市土龍山居委會(huì )這一名稱(chēng),不斷牽起人們對土龍山的記憶和懷念。
來(lái)源:蕪湖鏡湖城事
免責聲明:文章版權屬于原著(zhù)作權人,若您認為此文不宜被收錄供大家免費閱讀,請給我們留言,我們收到通知后,會(huì )立即將您的作品從本站刪除。
Hash:c4e282f7fd6c063ec6f08505ce4887f598b42f99
聲明:此文由 蕪湖熱點(diǎn) 分享發(fā)布,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(guān)點(diǎn),文章內容僅供參考。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(lián)系我們 kefu@qqx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