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品久久一区,九九人人,天天曰天天干天天操,天天看天天操,97伊人,在线视频一区二区,国产福利在线视频

40多萬(wàn)平方米!廬江這個(gè)村竟然是東漢古城遺址,快看是不是你家鄉?

近日

安徽公布第八批20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

廬江有四處入選,分別是

三官殿遺址(新石器時(shí)代?周)

慕容城遺址(商周、漢、東晉)

城池村古城遺址(漢)

吳公祠(清)

小編帶大家去詳細了解城池村古城遺址

城池村古城遺址

城池村古城遺址,亦名大城、大城坂。位于廬江縣柯坦鎮城池村境內,距廬城西南15千米。

清光緒《廬江縣志》 (卷之二?古跡)載:“大城,《天下名勝志》 :大城在廬江西南三十里,曹氏拒吳所筑。按,廬江縣西南大城,或謂即故舒縣舊址。三國時(shí),廬江、巢縣及無(wú)為州,皆為吳所據。魏不應得于此筑城也?!?/p>

此段文字記載,對“大城”是否是“曹氏拒吳所筑”,引發(fā)當代文史研究工作者兩種不同觀(guān)點(diǎn):

其一,認同光緒《廬江縣志》的“按”(即注釋?zhuān)?,此城?a href='/caocao/' target=_blank>曹操所筑。

《讀史方輿紀要》(清?顧祖禹)卷二十六:廬江縣“蓋因舊郡而名?!?/p>

廬江,古水名。秦始皇統一中原,秦始皇統一中原后,推行郡縣制,以境內有廬江水而命名的“廬江郡”,就置于長(cháng)江中游南岸區域。時(shí)廬江郡轄今江西全境和今安徽黃山、宣城兩市及蕪湖市南部地區,郡治(首府)番縣(今江西省鄱陽(yáng)縣)。

漢武帝元狩二年(前121),撤銷(xiāo)江南廬江郡,在江北區以原衡山東部九江南部地區并,組建新廬江郡。這時(shí)的廬江郡只是沿用原廬江郡舊名,境內已無(wú)廬江水了。

時(shí)廬江郡“領(lǐng)縣十二:曰舒、曰居巢、曰皖、曰龍舒……,郡治舒”。即西漢時(shí)廬江郡下轄12個(gè)縣,他們分別是:舒縣、居巢縣、皖縣、龍舒縣等??ぶ问婵h(今廬江縣柯坦鎮城池村)。

舒縣,源于古舒國。最早的文獻記載是《春秋》僖公三年(前657):“徐人取舒”。舒亡后,為楚邑。漢武帝因邑建(舒)縣,兼廬江郡治。東漢(25—220年),沿西漢舊制。

東漢末年,漢獻帝建安年(199年),廬江郡治遷皖城(今潛山縣梅城鎮),改六縣為六安縣。建安十九年(214年),吳撥皖城,廬江郡一分為二,吳廬江郡仍治舒(今廬江縣城池埂大城坂),魏廬江郡陽(yáng)泉(今霍邱臨水鎮)。

《安徽省志?建置沿革志》記述:當年廬江郡治舒縣城“考其遺址,位于今廬江縣城池鄉城池村池埂,地名大城坂,今遺址城墻依稀可見(jiàn),30米護城河尚存?!庇纱苏J定:此“大城遺址”應是漢廬江郡舒縣城池遺址。

“古城遺址”即廬江郡舒縣城池,《三國志?吳書(shū)?周瑜傳》:“周瑜字公瑾,廬江舒人也?!瓕O堅與義兵討董卓,徙家于舒。堅子策興瑜同年,獨相友善,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,升堂拜母,有無(wú)通共?!敝荑ぁ皬]江郡舒縣人”,出生于東漢熹平四年(175 ),家住舒縣城,青少年時(shí)期均在舒縣城度過(guò);曾將“道南大宅”贈與童年好友孫策。而曹操駐軍舒縣是在建安年間(196—219),由此可知,早在曹操駐軍之前,舒縣城(即古城)就已經(jīng)存在,故“魏不應得于此筑城也?!?/p>

其二,認同《天下名勝志》所載,此“大城”是“曹氏拒吳所筑”。

東漢末,廬江乃曹操、孫權相互爭奪之軍事要地。雖說(shuō)“三國時(shí),廬江、巢縣及無(wú)為州,皆為吳所據?!钡谌龂α⑶捌?,曹操和孫權都曾經(jīng)相繼占據廬江。例如曹操在金牛造安城,孫權在金牛山建赤烏塔。尤其是今日之廬江縣境內,與曹操有關(guān)的歷史地名遠遠多于吳國(孫權),諸如柴埠渡、盔頭畈、失曹嶺等等。故此,“大城遺址”應是曹操占據舒縣時(shí)為防御孫權入侵所筑城防遺址。

不論“大城”(即古舒縣城池)“魏不應得于此筑城也”、還是“曹氏拒吳所筑”,但“古城遺址”屬兩漢時(shí)期古城址,無(wú)可爭議。

該遺址地勢平坦開(kāi)闊,三面環(huán)山,南面3千米有白兔山,西南面5千米有浮祥山,西北5千米有獅子山、芝麻山,東北6千米有青龍山,東4千米和6千米分別有小煙墩和大煙墩,南有王家河古河道。

城址平面呈近長(cháng)方形,南北長(cháng)約600-700米,東西寬約500米,占地面積約為40多萬(wàn)平方米,城址主體部分現是村莊、農田和水塘。20世紀70年代中期,當地村民犁田時(shí),在田間地頭發(fā)現大量石塊?,F經(jīng)初步調查,原城址分為東、西城兩部分,地勢較平坦,城墻四面有護城河(現是池塘)呈不連續分布。

原城墻由石塊壘砌和夯土堆筑,因年代久遠和當地農業(yè)生產(chǎn)生活的影響,現城墻主體部分是河埂和農田,夯土城墻斷續可見(jiàn),呈紅色的燧石石基連續分布于夯土城墻下部,目前殘存的城墻段距地表約1-2米,寬約10米。城址東、南、西、北段城墻段走向及規格大體上比較明確。在對城址西部的初步勘查中發(fā)現有文化層的分布,灰層厚約10厘米,夾雜大量紅燒土,同時(shí)在對城址的調查中在地表采集到商周時(shí)期印紋陶片和六朝瓦當等建筑構件,現存放在廬江縣文物管理所的漢代石雕藥碾、石斧、漢罐等陶瓷器皿(均屬?lài)叶?、三級文物)就出土此處?/p>

從古城外部環(huán)境看,東有“小煙墩”、“大煙墩”,是兩處用于燃放煙火報告敵情的“報警”前哨。古城以北有個(gè)“大城坂”,地勢平坦,是用于兵馬操練的地方,緊挨“大城坂”有一口“大漢塘”是古城兵馬用水之處?!按蟪芹唷庇覀扔幸弧安菰骸?今草院村民組),是屯積草料的場(chǎng)所;左側為“大荒田”、“小荒田” (今徐家荒田村民組),乃當年荒廢良田,專(zhuān)供放馬之地。

20世紀末,城池村修建了一座水面達300多畝的園林水庫。因這座水庫是在東漢末年古舒縣城河的基礎上興建,故又得名“大漢塘”。水庫里種植了數千株水杉,密密匝匝,濃蔭蔽日。由于樹(shù)林四周環(huán)水,且樹(shù)木參天,人不易接近,故鳥(niǎo)兒喜歡棲息于此。每當晨曦初露,白鷺鳥(niǎo)兒們紛紛飛出杉林,薄暮時(shí)分,又翩翩歸來(lái),霞光鳥(niǎo)影倒映水中,組合成一幅山水畫(huà)巻,美不勝收。

2011年8月,城池村古城遺址被廬江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“重點(diǎn)文保單位”;2013年5月,被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“重點(diǎn)文保單位”。

201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“重點(diǎn)文物保護單位”。

作者/汪德生

編輯/汪小桃

好看的人才能點(diǎn)

Hash:8f6b1886e2fa7c1680c39f4fb2c2eb537a21d52b

聲明:此文由 微聚廬江 分享發(fā)布,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(guān)點(diǎn),文章內容僅供參考。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(lián)系我們 kefu@qqx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