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博古孜河
博古孜河發(fā)源于天山南脈海拔4525米的散達勒山南麓。由河源到山口河長(cháng)102千米,全長(cháng)流向,穿越阿圖什市北部群山,進(jìn)入吐古買(mǎi)提地,經(jīng)阿湖寬谷,一支向東南注入托克拉克水庫后再從七盤(pán)水磨山口瀉出,流入博孜塔格山前平原。一支繼續南流,出博孜塔格山口,向東南轉向進(jìn)入博孜塔格山前平原,注入托喀依水庫。每年平均流量3.23立方米/秒,歷年實(shí)測最大流量472立方米/秒,最小流量1.00立方米/秒。多年平均徑流量1.043億立方米??v坡18.2‰。主要水源為地下水補給,補給量達50%,流量較穩定。主要灌區為阿湖谷地、博孜塔格山前平原及供應阿圖什市城鎮用水。
“問(wèn)渠那得清如許,為有源頭活水來(lái)”,正是博古孜河原頭雪山上的不盡活水,孕育了博古孜河兩岸的片片草地和綠洲。
博古孜河水流比較平緩,但在狂怒之時(shí)也有驚人駭世之舉,1944年6月12日夜,河水猛漲,當時(shí)的阿圖什縣城頃刻之間成為一片汪洋,縣政府的房屋在洪水中傾倒,就連縣府的大印也被洪水沖走。
共和國成立之后,先后在博古孜河上修建了3座中型水庫和一條防洪大堤,這幾大水利工程不僅是造福阿圖什綠洲的生命工程,而且成為阿圖什旅游的最佳人工景點(diǎn),特別是博古孜河防洪大堤,綿延近10公里的鋼混結構的河堤和高高壘起的鐵絲網(wǎng)堤防,似一條巨龍,甚是壯觀(guān)。河堤內一片片茂密的柳樹(shù)林中綠枝婆娑,飄然舞動(dòng),林蔭郁蔽,流水清清,是消暑度夏的好去處。